About Yoyol Kusama
1939年,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约10岁时,开始被大量幻觉困扰,因而时常有自杀企图。她留有当时为母亲画的铅笔画,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
1954年,草间在绘画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达:“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1955年,与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通信,并开始准备到美国。
1957年,移居美国,大部份时间都在纽约市创作,并开始有“前卫的女王”之称。 1960年代参加了许多反战运动。
1962年,在纽约市的绿艺廊参加了七人联展,展出作品是软雕塑,参展艺术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欧登柏格。
1965年,在纽约展出《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 Room),个人特色(白底红点、大面镜、艺术家站在中央)相当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无限的爱》(Love Forever),使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无限反射的空间装置,造成了相当视觉迷幻的作品,可说是草间的成名作。该年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名为《那克索斯的花园》(Narcissus Garden)
Features of works
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en:Art 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草间所用的创作手法则有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 草间在相当早的创作时期就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还有裸体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4]

此外,草间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许多作品都以蕈类聚生的造型出现。在1990年代之后,草间加入了商业艺术的领域,与时装设计界合作,推出了带有浓厚圆点草间风格的服饰,并开始贩卖许多艺术商品。
草间也算是日本当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后,陆续出版了含自传在内有10几本书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几本重要小说之外,还包括了《圣马克教堂的燃烧》(1985年)、《天地之间》(1988年)、《拱形吊灯》(1989年)、《樱冢的双重自杀》(1989年)、《如此之忧》(诗集,1989年)、《鳕鱼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纽约故事》(1993年)、《蚂蚁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强迫》(1998年)、《1969年的纽约》(1998年)
Sponsors
- Personality artist
个性艺术家 - Art broker
艺术经纪商 - The Filmmaker
电影制作人 - The most successful living female artist
最成功的在世女艺术家 - Infinite mirror house
无限镜屋 - Avant garde queen
前卫的女王
introduction
Yayoi Kusama, born in Matsumoto City, Nagano Prefecture, Japan, graduated from the Matsumoto girls' school in Nagano Prefecture, Japan. She moved to New York City in 1956 and began to show her leading avant-garde art creation. She now lives in Tokyo, Japan. She has worked with prominent contemporary artists such as Andy Warhol, Claes Oldenburg and Jasper Johns. .
草间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