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生命已经降临的时候,再来考察他的意义,已经显出它的滞后性。
企业报刊,这样一个生活在大众传媒之外的区域传播媒介,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很多人还拿它不当回事的时候,他给了很多人一个下马威;当很多人注视它的时候,它又显得那样神秘而捉摸不透。
于是,有人问,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另一个人用摔企业报刊的方式告诉他:文化。
企业报刊的面相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苏果工作了九年。这九年,我辗转了七家门店,一直做着理货岗位的工作。2007年4月中旬,我所在的门店正常减员,拿着公司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调令,到堂子街便利店报到。”这是苏果企业内刊《苏果人》中的一篇文章。近些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们观念中的确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倡大力弘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宣扬被众多的企业看作是凝聚企业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无论是企业的工作区还是企业的网站,亦或是企业自办的报刊上,都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字眼。在这当中,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企业报刊,被当作企业文化传播中的重中之重。原本充当脸面的企业报刊,也不再是企业的花瓶,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雨后春笋般崛起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企业报刊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报刊约有一万二千多种。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企业报刊都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内容体现着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借着全国改革的浪潮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些巨人企业就开始创办了一批出色的内部刊物,如《万科周刊》(现更名为《万科》)、《华安月刊》、《宝安风》、《联想》、《万通报》、《海尔人》等等。90年代末至今,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要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式,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对自身的产权结构、企业制度、效益规模上进行调整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开始调整其内刊的定位、内容、风格;更有一些企业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起点创办了全新意义上的企业报刊,这些报刊无论是在定位、选题上,还是在内容、形式上都与国际同步,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性又有相应的可读性,能够引起企业内部领导、员工,企业外部经销商、消费者以及其它外部媒体广泛关注的企业传媒。